广州市新闻中心

 
 
 
当前栏目:广州风物
 

[收藏][打印][字号:]

广州1235架无人机为“南沙方案”打call

2022-06-27

6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下称“南沙方案”)有关情况。当晚,广州海心沙,1235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变换出16个队形,随着歌曲与无人机布阵交错起落,点亮一方天际,以天为幕,以光为笔,把“南沙方案”“书写”在城市夜空。

1235架无人机有着特别的意义。这组数字诠释了“南沙方案”的框架:“1”是指一个战略定位,“2”是指两个阶段发展目标,“3”是指3个重大意义,“5”是指5个主要任务。

无人机表演以四行字拉开序幕:“《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正式公布”。“南沙方案”明确,加快推动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第二幕是由无人机组成的大湾区地图,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南沙正在建设成为真正的“湾区之心”。

当前,以南沙为中心的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正在加快形成,“南沙方案”将南沙带入了高速发展轨道。一辆紫红色的列车驰骋,一座座楼宇拔地而起,“轨道上的大湾区”的图案,寓意南沙正马力全开奔向未来。

第四幕是三行文字:“全力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这是“南沙方案”赋予南沙的全新定位,从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到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南沙的战略地位不断攀升,每一次新的定位对南沙来说都是一次成长和跃升。

一座南沙大桥闪耀在空中,这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交通通道。未来南沙将有六条跨江通道串联周边城市,以南沙为圆心的“1小时生活圈”日渐成形。

“南沙方案”要求: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强化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国际化高端人才集聚。

随即,无人机组成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地标性建筑,半圆形的楼宇围绕着中央的红色日晷雕塑。位于南沙庆盛片区的港科大(广州)计划于今年9月开学,这所内地与香港合作的名校未来必将成为粤港澳融合发展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南沙方案”要求: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协同推进青年创新创业,提升实习就业保障水平,加强青少年人文交流。

“南沙方案”还要求: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增强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构建国际交往新平台。

一艘蓝色“鲸舟”在空中惊艳亮相。位于南沙湾片区的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是我国建筑面积最大的邮轮母港综合体,也是广州通连港澳、走向世界的海上门户。

“南沙方案”要求: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相互衔接水平。

一年前建成通车的明珠湾大桥有“世界第一跨”的美誉,夜空中这座集“颜值”和“内涵”于一身的网红桥和广州塔交相辉映。

“南沙方案”要求: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领域合作,稳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粤港澳教育合作,便利港澳居民就医养老,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

2015年4月21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南沙挂牌,坐落于南沙大道的南沙自贸区拱门,从那时起成为了南沙最经典的自贸蓝。7年来,南沙自贸区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了大量创新经验,贸易便利化指数和营商环境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夜幕中出现一艘巨轮,寓意南沙将站在时代发展的巨轮上,继续扬帆起航,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航船,乘风破浪,勇立潮头。

最后,1235架无人机变幻成“大湾区 大未来 南沙向世界”11个字。南沙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推进高水平开发开放,全力打造“湾区之心、开放门户、未来之城”。